以目前業內流傳最廣的一項方案為例:未來三年,如車企采購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占比達到80%,年底與寧德時代結算時,五成電池將按照20萬元/噸的碳酸鋰價格計算,另外五成電池仍以市場價為依據。
此後,奇瑞、長安汽車、上汽大眾等車企也先後通過降價、地方補貼、門店補貼等方式加入戰局。一旦這種預期形成,勢必會出現恐慌式拋售,進而形成買方市場,造成價格更快速地下跌。
對於今年鋰價的整體走勢,不同機構、市場參與者的預測有所不同。一家頭部動力電池企業人士表示,雖然電池商與整車企業多已形成根據鋰價變化,動態調整電池價格的機製,但由於近期碳酸鋰價格下降過快,其對電池乃至新能源汽車成本的影響,尚未傳導到位。2022年預計為510萬輛,實際為688.7萬輛,超預期35%。
該計劃被媒體爆出時,電池級碳酸鋰均價為44萬元/噸,近乎對半的折扣價格,對車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。廈門象嶼新能源產業發展部高級經理李嘉輝表示。
上海鋼聯數據顯示,截至3月24日,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周內跌幅達2.5萬元,均價跌至27.75萬元/噸,相較於去年11月的高點腰斬。
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,麵臨一季報的業績壓力,在3月產生了較為猛烈的拋售,結果發現越拋售價格越低,他進一步指出,目前已經接近3月底,出貨情況已基本確定,最猛烈的拋售已經過去了。2021年以來,監管層對房地產稅的表態則明顯變得頻繁,相關工作加速落地。
2018年9月房地產稅亮相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。2015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將房地產稅改革納入立法先行軌道。
曾有調研顯示,在房地產稅試點預期下,75%的客戶主動延遲入市。有市場人士認為這意味著房地產稅試點的腳步將近。
(作者:祖海)